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鞍山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实施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7:39:49  浏览:88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鞍山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实施细则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


鞍山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实施细则

(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31号 1995年2月14日)


第一条 为严格烟花爆竹管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根据《鞍山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地区的各级公安机关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辖区内的查禁、管理工作。工商、环保等有关部门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
第三条 《规定》中所称的烟花爆竹,烟花指燃放时能形成色彩、图案,产生闪光等以视觉效果为主的产品;爆竹指燃放时产生爆音、音响等以听觉效果为主的产品。
第四条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旧堡区、鞍钢厂区、千山风景名胜区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禁放区以外的为限制燃放区域。
第五条 在禁放区域内,全市性重大庆典活动需燃放礼花、礼炮的,须由主办单位在燃放前10日内将燃放的品种、规格、数量、时间、地点和安全措施报市公安局主管部门审核,由市政府决定并发布公告,方准燃放。
第六条 在禁放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制造、加工、包装、储存烟花爆竹的成品或半成品等活动;设置销售场所,制作广告,陈列样品和进行与购销相关的一切经营活动。
第七条 在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地区生产、储存、运输外购烟花爆竹的,须由县(市)公安机关审核,报鞍山市公安局批准。销售烟花爆竹的由县(市)公安局批准,并须相应办理其它有关手续。
第八条 禁放区以外的地区之间运输烟花爆竹途经我市禁放区域时,须凭购销合同、出发地县(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证明,到货地公安机关签发的《爆竹物品运输证》等手续,由市公安局核准,按指定路线,悬挂危险品标志,方可通行。
第九条 禁放区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携带烟花爆竹途经我市禁放区域的,需向到达地的区、县(市)级公安机关申请,由市公安局核发,《爆炸物品运输证》,方可通行。
第十条 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地区,违反《规定》和本《细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
(一)单位燃放烟花爆竹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管领导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 在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地区,违反《规定》和本《细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
(一)燃放禁放品种烟花爆竹的,单位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个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二)在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和存有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的场所50米以内燃放烟花爆竹的,单位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个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二条 在限放区内违反《规定》和本《细则》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的,由公安机关没收全部烟花爆竹和非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2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对于违反《规定》和本《细则》的行为进行处罚时,应当查清事实,经区以上公安机关批准,下达处罚裁决书。罚没款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的罚没票据,罚没款一律上缴财政。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处罚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复议申请书后5日内作出裁决。不服上一级公安机关裁决的,可在接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十五条 对违反《规定》和本《细则》的行为,任何公民都应积极予以举报;
1、举报个人违反《规定》和本《细则》,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50-100元奖励;
2、举报单位违反《规定》和本《细则》,经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100-200元奖励;
3、举报重大案件,经查属实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重奖。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对举报人的情况,经调查被举报的违法事实存在,应详细登记并依法处理后,由县(市)区公安机关主管领导批准,按本《细则》规定奖励标准发给举报人资金。
第十七条 本《细则》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细则》自1995年3月1日起施行。1988年2月8日鞍山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颁发《关于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 中央军委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颁发《关于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982年1月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

现将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发给你们,望贯彻执行。
军队离职休养老干部,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对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要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切实做好这些老干部的安置和管理工作。需要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尽力给予解决。要教育所属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尊敬这些长期为革命奋斗的老同志。离休老干部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保持艰苦朴素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附: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
我军老干部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英勇作战,努力工作,对革命战争胜利,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干部年轻化的要求,有些老干部需要作离职休养安置。关心、爱护老干部,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为了把离休干部安置好、管理好,根据《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结合我军实际情况,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 年大体弱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以前入伍(含参加革命工作,下同)的干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以前入伍的团职或行政十八级以上干部以及与其职、级相当的干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前入伍的师职或行政十四级以上干部以及与其职、级相当的干部,可以离休。
具备上述条件的军队干部,离休的年龄为:师职以下干部年满五十五周岁,军职干部年满六十周岁,兵团职和大军区职干部年满六十五周岁。身体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提前离休。因工作需要,身体又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推迟离休。已离队的退休干部,符合离休条件的,由地方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改办离休。
第二条 离休干部的安置,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的可以就地安置,有的可以回本人或配偶原籍以及配偶居住地区安置,有的也可到子女居住地区安置。自愿回农村安置的给予鼓励。驻边防、海岛、高原等地区的干部,在内地安置时,安置地区应优先接收。从外地到北京、上海、天津安置的要从严掌握。
第三条 离休干部就地安置的,由原单位管理,易地安置的,由接收单位管理,并由原单位一次发给相当本人两个月工资额的安家补助费;回农村安置的,由县市人民武装部管理,并由原单位一次发给相当本人四个月工资额的安家补助费。
第四条 离休干部住房标准,与在职干部相同。离休干部住房列入军队营建计划,由后勤部门统一修建和维修。建房经费和材料指标,由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下达。建房任务当年没有完成的,经费和材料可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自愿在农村和县(含)以下城镇安置的,按规定标准发给建房费,由当地政府帮助建房或买房,节约归己。住房可以长期使用。
在城市有条件建房、买房分散安置的,也可按规定发给建房费,节约归己,产权归公,可以长期使用,但不得转让、出卖或出租。
第五条 各级领导和政治机关要关心离休干部的政治、文化生活。对于资历深或有一定影响的离休干部,要适当安排荣誉职务。在全国政协等机构安排的,由总政治部负责同中央组织部商定;在省、市安排的,由总部、军区、军兵种等单位负责同省、市有关部门商定。
干部离休后,按同职级在职干部规定的范围看文件,听报告,发学习材料。
重大节日和庆祝、纪念活动,要安排离休干部参加,并安排适当的席位。对离休干部的文娱活动,应优先安排。
干部离休后,继续享受规定的探亲待遇,另外本人可报销一次探视父母、子女或回原籍的往返车船费。
第六条 要关心离休干部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离休干部的车辆、公勤人员,仍按中央军委规定的标准配备,或者按规定的标准发给交通补助费和公勤人员补助费。离休干部不领军服的,可按规定发给服装费。
离休干部治病、住医院,与在职的同职级干部同样办理,就诊时应优先照顾。到农村安置的,按干休所的医疗费标准发给。干休所和离休干部驻地附近有军队医疗机构的,将医疗费拨给该单位负责医疗,没有军队医疗机构的,将医疗费拨给供给单位,按规定报销。离休干部供养的直系亲属,医疗待遇与在职干部供养的直系亲属同样办理。
副军职以下离休干部因战因公伤残,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或因瘫痪、双目失明等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大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发给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超过当地普通机械行业二级工的标准工资。
第七条 干部离休时,身边无子女的,可商请安置地区的人事、劳动或知青部门调一名子女(包括配偶)到安置地区工作。
离休干部的配偶和子女随迁、调动,按在职干部调动的有关规定办理。
离休干部到农村安置的,家属原为市镇户口的,包括随离休干部到农村安置的,随迁后不改变,仍吃商品粮,一切都按当地市镇户口办理。
第八条 离休干部去世后,其丧葬、抚恤等按同职级在职干部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要发挥离休干部的作用,鼓励他们总结部队建设、作战、训练、政治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的经验,撰写革命回忆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离休干部要发扬革命传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军队建设,积极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第十条 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加强对离休干部工作的领导。要把做好离休干部工作列入党委和政治机关的议事日程。要经常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健全各级离休干部管理机构,配好干部。要注意总结交流做好离休干部工作的经验,宣扬先进典型,切实把工作做好。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本规定的实施细则由总政治部制定,报中央军委批准后公布。


天津市闭路电视管理暂行规定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闭路电视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8月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第2号令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闭路电视的管理,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办闭路电视的单位,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天津市广播电视局负责本市闭路电视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申请开办闭路电视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合格的技术设备和播放条件;
(二)有固定的专项经费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三)配备有专门人员负责节目编排和管理。
第五条 具备开办条件的单位,须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持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向市广播电视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领取闭路电视播映证。
无闭路电视播映证,不得使用闭路电视。
第六条 持有闭路电视播映证的单位,因故停办闭路电视时,应向市广播电视局提出报告,注销闭路电视播映证。
第七条 闭路电视播出的时间应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及本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播放时间错开,不得影响观众收看新闻节目。
第八条 闭路电视播放的文化娱乐性节目,必须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经国家批准的音像出版单位出版发行的录像片及中央和本市电视台播出过的节目。
旅游饭店的闭路电视,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旅游饭店闭路电视管理办法》执行。
第九条 禁止播放内容淫秽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录象片。
第十条 闭路电视不得通过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收转外国卫星电视节目。
第十一条 不得利用闭路电视设备播放广告或以其他形式从事营业性活动。
第十二条 开办闭路电视的单位,应有一名领导人分管此项工作,经常检查闭路电视播放情况,严格审查播放内容。
播放人员应将每次播放的片名、内容、播放时间和审批人逐一登记,以备核查。
第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办闭路电视的,由市广播电视局责令停播,限期补办审批手续,逾期不办的,封存闭路电视设备;
(二)播放规定范围以外的文化娱乐性节目或国家明令禁止的录象片的,由市广播电视局没收非法录象带、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闭路电视播映证;
(三)播放内容淫秽录象节目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四)利用闭路电视设备播放广告或以其他方式从事营业性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非法收入,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市广播电视局吊销闭路电视播映证。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天津市广播电视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凡在本规定发布前已开办闭路电视的单位,应在一九八八年九月三十日前到市广播电视局补办审批手续。



1988年8月2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